甲辰年冬月廿二,海珠湖畔,阳光明媚温暖,透过玻璃温柔地落在几位读书者身上,他们是来自不同学年、不同专业的川大广州校友,因为对《浮生六记》共同的喜爱聚在一起,分享着各自的读书心得、生活体验、人生感悟。
首先,大家对《浮生六记》的时代背景、作者情况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回顾。《浮生六记》是一部自传体散文,作者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趣事、浪游见闻,以及对人生世事的看法,对精神世界的追求。作者生在乾嘉盛世,外部稳定的大环境使之有闲情雅致追求生活的美,加之其较好的出身,得到了良好的教育,在诗词文章、游历见闻方面都颇有心得。虽然作者并非有名的文人,但该书的文笔十分清新自然,记录平民大众的生活,毫不做作,随兴而发,似有剪裁,又不露痕迹,故而后人一见便心生喜爱。作者后半生虽贫困艰难、漂泊流离,但心底始终有一片潇洒恣意的桃源,也算是悲惨人生中的一丝慰籍。
随后大家对喜爱的章节、字句进行分享、共读。六记分别是闺房记乐、闲情记趣、坎坷记愁、浪游记快、中山记历、养生记道,但后面两记已流失,为后人所摹写。闺房记乐打破世俗成规,又流露真情实感,让人对芸娘这个“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”深深喜欢。闲情记趣、浪游记快既有日常雅趣生活,又有世间风土人情,处处都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审美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。坎坷之愁,作者也免不了世俗矛盾,伦理束缚,其软弱和不擅经营都为后面惨淡人生埋下了伏笔。
“世事茫茫,光阴有限,算来何必奔忙?人生碌碌,竞短论长,却不道荣枯有数,得失难量。”
“万千言语之爱,不若默默寸心之行。”
“布衣饭菜,可乐终身,不必作远游计矣。”
“闲时与你立黄昏,灶前笑问粥可温。”
“但见木犀香里,一路霜林,月下长空。”
“一轮明月已上林梢,渐觉风生袖底,月到波心,俗虑尘怀,爽然顿释。”
……
看尽作者人生,反观自身,虽也忙忙碌碌,常为加班牛马,但亦希望如书中所言,光阴有限,何必奔忙,享受当下,吟诗作赋、垒石玩鸟,为自己心中留一片净土。于是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养生运动心得、保持情绪稳定的经验,均颇有效用。愿今后时常如今日,阳光正好、时间正好,约上三五知己,围炉煮茶、读书论道,身心愉悦,岂不美哉!
没有形式束缚的读书活动,人人都谈笑风生,让这个普通的冬日变得十分难忘,正午的阳光落在书本的封面,照亮了书上的青山和红日,也照亮了每个人的浮生后记。
00级哲学张宇 供稿
2024年12月2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