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殿堂,自改革开放以来,始终走在电影学术研究与创作的前沿。川大的电影学术氛围和人才培养模式,不仅为中国电影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基础,更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从电影美学到产业化,从科幻创作到纪录片开拓,川大在中国电影的每一个关键领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。

韩三平
饺子
3.朱玛——中国电影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、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电影理论家之一。先后发表和主编过:《电影手册》、《电影特技的秘密》等,中央文化部前副部长陈荒煤作序,该书被誉为“为未来辉煌的中国电影艺术的殿堂,投下的一块基石”,奠定了国内电影学术研究的权威基础,开创了电影美学的系统性框架。朱玛教授长期执教于川大中文系,不仅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专业电影理论学者,还为川大树立了电影学科研究的权威地位。
朱玛
4.尹鸿——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;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主任,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,,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中国电影华表奖、中国电影金鸡奖、中国电视剧“飞天奖”、中国电视文艺“星光奖”、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、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。作为中国电影批评与理论的领军人物,尹鸿教授的《百年中国电影史》被誉为影视批评理论的里程碑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尹鸿
5.阿来——茅盾文学奖得主、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、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 ,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、中国作协副主席 、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。作为藏地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的先行者,阿来于2014年获得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。2013年,阿来正式受聘为川大阿来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。
阿来
6.饶曙光—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、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,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,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,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副主席。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教学、电影理论研究及评论工作。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美学、中国电影史、当代中国电影电视、影视与大众文化等。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0余篇,200多万字,首倡的“电影共同体美学”理论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饶曙光
7.韩梅——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、四川省文联副主席。韩梅参与制作的《流浪地球》《夺冠》《八角笼中》等影片,不仅推动了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,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作为电影行业的重要人物,韩梅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创新与多元化发展,川大新闻系校友。
韩梅
8.李康生——前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,国家一级编剧。李康生创作过多部影片剧本,代表作《毛泽东的故事》获得奖项,指导的影片《冷枪1941》荣获四川省“五个一工程奖”,对四川电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李康生
9.王强——曾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。他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,推动了电影产业政策的完善与电影市场的繁荣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王强
10.马识途——“蜀中五老”之一,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得主、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。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。其小说《夜谭十记》中的《盗官记》被导演姜文改编为电影《让子弹飞》,该影片取得剧烈反响,为中国影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1941年,马识途在四川大学外文系就读,今天川大档案馆仍然保存着他当年亲手填写的入学登记表。新中国成立前,在地下党川康特委工作时,马识途领导过川大地下党的工作。他的爱人王放是地下党川大党支部的书记,他的堂妹马秀英1943年至1947年就读于川大经济系。1948年重庆党组织被破坏后,由于叛徒出卖被捕,1949年11月在渣滓洞遇害,年仅26岁。2014年1月,举行了书法义展,卖出230多万,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,为此,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了“马识途文学奖”;同年,受聘为四川大学名誉教授。
马识途
11.方文培——植物学家,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,生物学领域的顶级人物。他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,并且在科普教育方面有着重要贡献。方教授不仅是生物学研究的专家,也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创作者。作为川大第一部向全国发行的彩色科教影片《四川杜鹃花》的学术顾问,他将生物学的魅力与四川特有的杜鹃花相结合,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。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科教电影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,也为川大在电影创作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,展示了川大跨学科的学术传统和科学文化交融的特色。此外《可爱的杜鹃花》——这首歌曲是科教片《四川杜鹃花》的插曲,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。1981年,李谷一在文化部迎春晚会上演唱此曲后,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,成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典流行歌曲。它不仅增添了影片的艺术气息,也使得《四川杜鹃花》这部影片更具传播力,成为文化记忆中的一部分。
方文培
12.童恩正——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科幻电影的奠基人之一、考古学家、科幻作家、川大历史系教授。凭借其小说《珊瑚岛上的死光》改编为新中国首部科幻电影,填补了国产科幻电影的空白。他的作品深刻影响了《流浪地球》等后续作品的创作,体现了川大对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深远影响,川大历史系教授
童恩正
13.谭飞——中国影视界最具知名度及影响力的策划人、影评人、公共意见领袖之一,被誉为“影视界的知道分子”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。策划作品电影《长江图》《母亲快乐》等;监制作品电影《摇滚藏獒》《巨额交易》《爸爸的三次婚礼》;策划作品电视剧《康熙微服私访记》《我这一辈子》《乌龙闯情关》;制片人作品电视剧《舌尖上的饭局》《隐婚日记》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谭飞
14.刘仪伟——中国知名主持人。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,后进入流行音乐创作领域。1999年至2002年,他凭借独特的主持风格在中央电视台《天天饮食》节目中成名。2002年后,他先后主持《东方夜谭》和其他多个节目,并涉足电影,执导了喜剧悬疑片《我说的都是真的》及电影《玩命三日》。他还参演了电视剧《风犬少年的天空》和《妻子的选择》,川大中文系校友。
刘仪伟
15.陈为军——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标杆人物。。2004年,执导艾滋病题材纪录片《好死不如赖活着》,该片获得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 、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皮博迪奖 。2007年,执导纪录片《请为我投票》,该片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单元 ,获得亚什兰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。2012年,执导纪录片《出路》 ,该片获得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 2017年,执导系列纪录片《生门》,是纪录片进入院线的重要里程碑之一,川大新闻系校友。
陈为军
16.戴思杰——华裔旅法导演,凭借执导的《巴尔扎克和小裁缝》在戛纳电影节首映,并获得金球奖提名;其作品《夜孔雀》获得最佳中国电影金奖,川大历史系校友。
戴思杰
17.章家瑞——电影《芳香之旅》获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大奖,电影《红河》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奖项。章家瑞的作品独具时代感和社会反思,他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塑造,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复杂与多元,川大哲学系校友。
章家瑞
18.刘毅——第20届华鼎奖--中国最佳编剧奖得主。自1993年起,刘毅开始编剧生涯,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,包括电视剧《少年包青天》。他在《战狼》系列中的成功编剧工作,将现代商业类型与主旋律故事相结合,获得了极大反响,特别是《战狼2》打破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,川大无线电系校友。
刘毅
19.丁小洋——第8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得主、川大艺术学院影视编导系校友,独立编剧及导演。丁小洋自2001年在校组建独立影像“鱼人工作室”以来,创作了多部风格独特的DV作品,并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与导演工作,川大艺术学院影视编导系校友。
丁小洋